武汉婚庆网武汉婚庆网

有意思的博客网站
ZBLOG也可以很好玩

zblogPHP\( ^▽^ )/

文明临空港身边楷模人(六)

  今年31岁的闫格,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发改局服务业科科长。疫情期间,闫格加入区防疫指挥部综合组大数据工作专班,负责重点人员相关信息的摸排、统计、分析,为指挥部快速决策部署提供数据信息支撑。

  面对每天数以千计的四类人员数据量,他迅速理顺疫情数据统计工作,与工作组的其他同志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综合社区组、医疗组、床位组、疾控组反馈的信息,快速准确的从中筛选出重点涉疫人员数据,做到不错不漏不重复,耐心细致做好数据的甄别和统计及时上报。

  那段时间,他以电脑为武器,把办公室当做战场,吃住在办公室,每天工作到深夜,从不叫苦叫累。为了每天早上及时为指挥长会议提供信息支撑,他凌晨5点起床,早上8点前就整理出前一天的疫情重点人员信息动态。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摸清重点人员的信息,经常与工作组的同志连续工作24小时,熬夜、无法正常吃饭已成常态。

  为了不让疫情防控网出现漏洞,高效落实武汉市防指下达的核查、清零、反馈工作指令。闫格积极对接市指挥部“2小时快报工作群”、“应收尽收工作群”、“大数据工作群”等微信工作群,根据下达的核查指令,采取通过大数据比对的方式进行人员信息的核实,在海量的信息库内快速准确定位重点人员的目前信息,第一时间对下达的信息资料进行完善,及时锁定人员情况,织密全区疫情防控网,按要求做到“不漏一人”。

  同时,他积极作为,推动全区疫情大数据信息闭环建设。构建了东西湖区的“市、区、街”信息传导网络及“核查-反馈”信息闭环工作机制。运用信息闭环指导疫情工作闭环。他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查出状态信息不实涉疫人员,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核查;

  对于手机号码信息有误的涉疫人员,及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核实情况;对于信息缺失的涉疫人员,协调区公安分局借助技侦手段帮助锁定。对于发现的涉疫人员,他坚决贯彻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转尽转、应测尽测”的工作要求,的完成了全区疫情防控工作闭环建设任务。

  在这场疫情狙击战中,闫格用自己的连夜奋战保障了涉疫数据的精准,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为指挥部快速决策部署提供数据信息支撑,是这场战疫背后的“隐形战士”。

  回想起1月23日,对于武汉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天,而对武汉市东西湖区辛安渡街林家台大队妇联主席李娜来说更是特殊:那一天她准备去接刚刚做完胃部切除手术的父亲回家,但在路上临时接到单位返岗的紧急通知。作为一名社区党员干部,李娜十分愧疚的将父亲留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调头返回工作岗位。

  为了专注抗疫,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李娜把两个年幼的女儿送到父母家里,自己不分昼夜坚守在社区从事繁重的防疫任务。

  “其实我也有苦、也有累、更有怕,但是想到老百姓赞许的笑脸,我就什么也不怕。”李娜说,在战疫一线,只有身处其中,方知其中“味”儿。社区工作虽不像医院处于疫情最前线,但是基层工作直面群众,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有丝毫放松。

  疫情正逢春节,号召居民不聚集,不走动,不串门,戴口罩十分困难。刚开始,很多居民还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依然准备相互走动拜年,李娜只有一遍遍劝导准备外出和来访村湾的居民各回各家,不要串门。每天对居民进行量体温,询问每一位居民的身体状况。每天醒来就同时间赛跑,排查、预警、管理、服务,恨不得如哪吒有个“三头六臂”。

  关闭离汉通道后,紧接着是封锁村湾,居民们全都居家隔离,没几天各类生活物质药品就告急。李娜主动担任起给居民采购生活物资,购买药品等工作,心细的登记好每一位居民的需求,穿梭在各药店、超市、商店以及医院。特殊时期,许多药物紧缺,断货,她常常为了买一些指定药品,一天要跑几十家药房,实在没有,便去医院买。

  队里的居民大多以务农为生,农作物没法销售,李娜主动联系农户,帮助内销。农户不能出卡点,她便开车把农产品运到自己车上,再送分送到每个到居民家中。在李娜的努力下,辖区的居民吃到了最新鲜的蔬菜、莲藕、鲜活的鱼等。

  基层一线是守护百姓健康安全的天然防线。一方面要耐“烦”安抚群众,疫情初始,很多居民不理解社区的工作,认为社区妨碍他们自由,质问工作人员凭什么不让走动,说李娜她们大过年的天天量体温,晦气,怀疑她们身上携带病毒不让靠近。面对各种不被理解,心酸和委屈交织在心头,但是为了确保每一位居民的健康状况,她耐心解释,安抚居民们的情绪。

  另一方面,还要处理群众的“烦心”事。 2月6日,李娜接到一位移民村居民求助电话,电话那头的婆婆焦急的说:“我媳妇这几天就要生了,问了好几家医院都说没有床位,这可怎么办呀!孩子不能在家里生啊,李娜,你帮帮我”。李娜先安抚她,告诉她不着急我们来想办法。

  挂掉电话后,李娜立刻跟上级汇报,联系医院,经多方努力协调终于安排好了床位,婆婆激动的不停说感谢!孩子出生后,婆婆也第一时间告诉李娜喜讯。这样的紧急情况还很多,每次听到居民的一声声“谢谢”,李娜内心感触都特别深,因为这是居民对她无比的信任和真心的感谢。

  作为两个年幼孩子的母亲,李娜果断的把自己刚满一周岁和刚上小学的两个女儿分别送给外婆和奶奶照顾,自己和爱人便全身心投入到抗疫战斗中。

  让人猝不及防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上午,李娜正给居民量体温,爱人给她打来电话说:“我马上要去支援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了,现在回去拿两件衣服就走,负责方舱保洁的工作,先通知你一声,不多说了,时间很紧急”。

  听到消息,李娜整个人懵了,从参与这场战斗开始,她没有害怕过,但是这一刻,她害怕了。害怕孩子失去他们最爱的爸爸李娜用了一下午时间消化这个消息,下班路上,看着空旷的马路没有一个行人,看着新闻里报道来自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看着路上挂着横幅全是支援武汉的车辆。李娜告诉自己,我必须坚强,全国都在为武汉加油,我不是一个人战斗。从此,她跟爱人做彼此的铠甲,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奏出了相守相偕的最美乐章。

  每天忙碌的工作让李娜无暇关心家人,孩子去外婆家时还是厚厚的羽绒服,直到天气转暖,母亲通知她去给孩子送衣服,她把衣服放在卡点就走了。

  女儿虫虫哭着给她打电话,在值守卡点另一端大声哭喊:“妈妈,你为什么不等我,我不停地喊妈妈,你不理我就开车走了......女儿的哭喊声不停在她耳边回荡,顿时,李娜的情绪崩溃了,想象虫虫在身后大声喊妈妈的样子,想起还不会说话的小女儿,手术完出院后身体虚弱的父亲,还有在高污染区工作的爱人,她哭了好一会,然后重新调整情绪,继续赶往战场。

  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壮举,却是默默无闻的执着坚守;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却有勤勉踏实的付出。

  33岁的叶海涛在武汉经营一家婚庆公司,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他一次次地逆行而上,组建“东西湖区抗疫志愿者联盟”,主动向党组织、团组织靠拢,对接医护人员需求,带领200多名志愿者为火神山医院、协和医院、方舱医院等30多家医院、10余支医疗队累计运送防护服、蔬菜水果等医用和生活物资近千吨。

  叶海涛的妻子是协和东西湖人民医院的一名白衣天使,他常常自封“白衣天使守护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妻子因为腹腔积水病休,叶海涛每天除了忙生意,还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疫情来势汹汹,叶海涛心急如焚,总想着能够做点什么。

  他听说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有物资需求,他不加犹豫,回头看了一眼还在熟睡的妻女,驾驶着自己的面包车为工地送去一车泡面、火腿肠和矿泉水。回来以后,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叶海涛坐在车里想了想,他觉得不能再等了,“战场上有人扛枪武剑,也要有人担水运粮,在最吃紧的时候,虽然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能出多大力,就出多大力”。

  大年初一一早,他把不满6岁的女儿交给丈母娘,叮嘱病中的妻子好好照顾自己,毅然踏上了抗疫的艰辛路。担心自己可能会把病毒传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他收拾了几件衣服,在店里一住就是40多天。

  叶海涛在妻子的帮助下,建了一个“医护人员需求对接群”,每天在群里接单。“急缺口罩、防护服、酒精”“没有车子没法上下班谁能接送一下”“一批医用物资到了物流点,谁的车子能去拖”医护人员的需求就是号令,叶海涛开着私家车,当起了医护人员的司机和搬运工,经常坐他车的医护人员就有30多个,无论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有用车需求,叶海涛二话不说,立马启程。

  做了几年的生意,叶海涛有不少经商的朋友和进货的渠道,医护人员缺吃的、用的,他总能想办法买到。“叶大哥是一个温暖的人。”协和东西湖人民医院的团委游乐说起他眼睛就湿润了,“起初有不少人看到是给医院送货、或者是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都有些害怕被感染,我们也理解,但是叶大哥,他从来不说什么,都是有求必应,不求回报”

  叶海涛的几个朋友听说了他的事迹,找到他希望能够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朋友的支持和鼓励给他带来灵感,“我们何不成立一个团队?”,就这样,“东西湖区抗疫志愿者联盟”成立了,叶海涛建了一个微信群,只要有任务,他就在群里发公告,志愿者们每天在群里“接任务”、发布一线医护人员需求信息和社会捐赠信息、分享工作进度。

  叶海涛还是一个暖心使者。2月初,安徽医护队员前来支援协和东西湖医院,医院联系叶海涛,询问有没有花束,叶海涛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连夜对着网上的教程赶工,一口气扎了30多束鲜花,手上划了好几道血口子。

  “硬是把一个大粗爷们变成了扎花小能手”他笑道。小小的一束鲜花,在当时的寒冬里带来了温暖,在那段抗击疫情最艰险的时候,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填入第三方分享代码,比如百度分享代码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