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婚庆网武汉婚庆网

有意思的博客网站
ZBLOG也可以很好玩

zblogPHP\( ^▽^ )/

熊向晖潜伏胡宗南身边多年暴露身份后胡却装傻不动他为何?

  在开辟的隐秘战线上,有这么一个人,不满十九岁就深入虎穴,凭借不同寻常的表现赢得敌人的信任,在敌人身边潜伏了整整12年,曾两次力挽狂澜,拯救了延安,被毛主席大赞

  身为卧底,他每一步都走在刀锋剑影上。他的身份并不是没有被发现,但是被发现了还能让敌人竭尽全力为他打掩护,他是第一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党呼吁全国人民奋起抗日,蒋介石也明白已经退无可退,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是大势所趋。是以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一次,是国共第二次合作。但是鉴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突然倒戈大肆残害党员的无耻行径,中央不得不对有所提防。

  若是积极抗战,不再搞内战,这些“棋子”也就派不上用场,若是抗战结束之后,再次与党反目,那么我党也不会毫无准备。为了防止旧事重演,这些提前安插进去的“棋子”就很重要了。

  周恩来马上找到蒋南翔了解这个服务团的信息。蒋南翔曾经参与领导过一二·九,对这个服务团的情况很是了解。他告诉周恩来,这个服务团里的人一大部分都是“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

  这个信息让周恩来很是放心,看来往服务团里安排一个秘密党员并不突兀。周恩来根据他在黄埔军校任教时对胡宗南的了解,向蒋南翔提出了一些秘密党员必须具备的特点:

  出身得好,最好是名门望族或官宦之家;年纪得小一些,相貌也不能太差,最好是仪表堂堂;知识面得广,记忆力要好;要看过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关著作和孙中山的著作;脑子得灵活、反应要机敏;最重要的一点是,得爱国,言谈举止间要透露出爱国青年的气质。

  周恩来提的要求不少,还都比较高。蒋南翔是想了又想,筛了又筛,还真就让他想出来一个。这个人,就是熊汇荃(也就是熊向晖)。

  熊汇荃,现年18岁,长得高大英俊,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曾经是山东掖县的县长,现在是湖北高等法院刑庭庭长,就住在武昌。

  1936年夏天,17岁的熊汇荃就考入清华大学,12月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党。在一二·九,他是骨干分子,还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清华大学分队长。

  经调查,熊汇荃完全符合周恩来的所有要求。周恩来在了解他的所有信息后,也立即拍板决定,就是他了。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熊汇荃正在家里过暑假。之后他得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临时搬迁到长沙,所以一开学他就要到长沙报道。

  没过多久,地下党组织给熊汇荃下达了指令,要求他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并想办法留在第一军胡宗南部。

  而熊向晖也不负所望,成功在面试环节赢得胡宗南的青睐,胡宗南不仅将熊向晖当作心腹,还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他。

  1938年1月,胡宗南到武昌后就安排接见服务团。面试那天,接待员按照名单顺序将熊向晖一行人领到会客室并安排他们坐下。熊向晖安静等着,不久,他就看到一个军官手拿名册,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进入会客室。

  这个军官个子不高,但身姿笔挺,表情严肃中又透着一丝高高在上。熊向晖心想他应该就是第一军军长胡宗南,只是在他看来胡宗南有点做作。

  胡宗南翻开名册开始点名,每点到一个人,他先是上下打量一番,然后提出几个问题,最后在名册上圈圈划划。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在面试之前,就有专门的人告诉熊向晖一行人,一会儿被长官点到名字后,不仅要站起来行军礼,还要答一声“有”,等长官说坐才可以坐下。

  在熊向晖之前被点到名字的几个人,都是按照事先教好的流程做的。熊向晖知道,要想让胡宗南注意到自己,自己必须得跟其他人不一样。

  胡宗南被熊向晖突如其来的一招弄得有点懵,不过也就一瞬,他又接着问熊向晖的年龄。熊向晖还是坐在椅子上没动,语气颇为平静地答道:

  似是熊向晖的举动有些激到胡宗南,这次,胡宗南加重了语气问他为什么要报名参加第一军。谁知熊向晖竟端正了态度,他坐直身子,一本正经地答道:“参加。”

  “孙中山先生遗嘱第一句就是‘余致力国民凡四十年’。贵军是国民第一军,到贵军来当然是参加。”

  “中山先生最初提出的任务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现在‘驱逐鞑虏’就要抗日,抗日就是!”

  谁知熊向晖刚说完,胡宗南加重语气迅速问他有人反对怎么办。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而凝重,熊向晖此刻只是一个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他脱口而出:

  一个“杀”字落地,紧张的气氛瞬间达到顶峰。胡宗南却不再问问题,只是低头在名册上划了划。可熊向晖悬着的心还不能放下,不到最终结果出来,他无法安心。

  熊向晖并没有等多长时间,晚饭后就有一位副官带他去见胡宗南。路上,熊向晖不动声色地问他胡宗南是否还找了其他人。

  对此,副官语气中处处透着讨好的意味,不仅回答熊向晖说胡宗南只找了他一个,还说胡宗南只在他的名字上划了4个圈,其他多数都是1个圈,最多的只有3个圈。

  听到这些,熊向晖知道稳了,胡宗南对他应该是极为满意的。不出意外,潜伏在第一军的第一步应该是成功跨过去了。

  胡宗南找熊向晖只是想单独再询问一些问题和家庭情况,熊向晖都不动声色地用孙中山先生的三义来回答,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个爱国青年该有的热血和。

  至此,熊向晖机敏地在上司面前表现了自己,又隐藏了自己是秘密情报员的身份,赢得了胡宗南的信任。胡宗南也觉得熊向晖是一个可塑之才,就任命他为自己的机要秘书,好将他培养成自己的心腹。

  胡宗南是蒋介石最信任、最器重的一员大将。除了因为胡宗南在黄埔军校表现出色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胡宗南对蒋介石非常忠心,蒋介石指哪他打哪,从无二心。所以胡宗南被称为“天子门生第一人”。

  由此可见,周恩来在胡宗南身边安插“闲棋冷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若是胡宗南积极抗日,那么熊向晖不需要做其他的,只要一心辅佐他就行,这是最好的一种情况。

  现在熊向晖一露面就得了胡宗南的信任,不仅意味着熊向晖之后将有很大几率获取的高级机密,还意味着他很安全。

  熊向晖被录用后,胡宗南就将他送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前身是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还送给他了一只手表。

  熊向晖在学校刻苦学习,毕业后就找胡宗南报道。看着眼前与之前相比更精神、更结实的熊向晖,胡宗南十分满意。他迫不及待地给熊向晖安排了职务,那就是做他的侍从副官兼机要秘书。

  事实证明,胡宗南的眼光非常不错。熊向晖不仅将处理机密文电、起草讲话稿等本职工作完成得好,对胡宗南的人身安全也非常上心。

  有一次胡宗南出门,只带了熊向晖和另外一名副官。晚上他们一行三人住在一个村子里,熊向晖独自一人在胡宗南的房间外面警戒了一宿。胡宗南得知后大为感动,对熊向晖也更加信任。

  只是好景不长,1941年1月蒋介石谋划了皖南事变,再一次掀起了风浪。胡宗南作为蒋介石的忠实拥护者,自然是蒋介石指哪打哪。

  而原本按兵不动的熊向晖明白,现在他的任务就不再是单纯的潜伏了,他必须得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冷棋子”的作用。

  胡宗南作为蒋介石最信任的部下,第一时间接到了蒋介石的密令。接到密令后,胡宗南马上就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军事计划。

  而作为胡宗南最信任的机要秘书,熊向晖本身就负责处理军中一切机密文件,所以看到蒋介石的密令和胡宗南的军事计划对他来说十分简单。

  尽管如此,熊向晖还是非常谨慎。他悄悄地将全部内容记忆下来,又想办法不动声色地将情报传递给中央。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关键时期,党根本无力应对突然挑起的内战。为了避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场面,中央决定兵行险招,直接向胡宗南发电报谴责的恶劣行径。7月4日,熊向晖就收到了朱德发给胡宗南的电报。

  熊向晖知道自己可能要暴露,但他还是十分冷静地将电报拿给胡宗南,并建议胡宗南列个名单,对所有有可能接触机密的人,包括他自己,都进行秘密审查。

  胡宗南听取了他的意见。只是在晚上召开军事会议时,胡宗南并没有让他回避,显然是在主观意识上将熊向晖从嫌疑人中剔除出去了。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胡宗南极力推荐熊向晖去美国留学。可见此时胡宗南还没有对熊向晖起疑心。

  1946年6月5日,熊向晖抵达南京办理留美手续,还订了1947年3月开往美国的船票。在此期间,熊向晖还解决了人生大事。1947年2月,熊向晖请蒋经国做他和恋人湛莜华的证婚人,见证他们的婚礼

  婚后,熊向晖夫妇就去杭州度蜜月。熊向晖也静静等着去美国的日子。谁知胡宗南竟然一封电报把他叫回了南京,说是等打完延安再去美国。

  熊向晖知道情况紧急,必须马上将情报送出去。第二天,熊向晖跟着胡宗南到达西安后,秘密找到上线王石坚,将获取的情报一一告知。很快,延安方面就得知了蒋介石的计划。

  可之后不久,胡宗南就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攻占延安的具体部署。也是在这次会议上,熊向晖才知道美国竟然还送给一套最先进的探测无线电台方位的装备,这套装备极有可能暴露我党各级指挥部的位置。

  情势严峻,熊向晖没有办法在毫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再出去一趟。他不停地在屋里来回踱步,抽烟,思考到底怎样才能顺利把情报送出去。

  最后,熊向晖采取了最危险的书信方式。他还托胡宗南的机要通讯员,把信送给他在西安的挚友潘裕然,并请潘裕然以最快的速度把信交给王石坚。

  1947年5月,熊向晖按照原计划离开胡宗南身边,前往美国留学。9月份,熊向晖就以留学生身份进入凯斯西储大学读书。

  一是因为熊向晖不仅是他点头招进来的,还是他最信任的部下,熊向晖都是通过他才知道了的所有机密行动,而他竟然毫无察觉;二是因为这次攻战延安他还让熊向晖跟随左右;三是因为他还极力保荐熊向晖这个党员去美国留学。

  上述理由不管哪一个被拎出来,蒋介石都绝对饶不了他,所以蒋介石一直不知道就是熊向晖泄露了机密。

  同年11月6日,原和谈代表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人,受周总理邀请在中南海勤政殿相聚。一众人正在开怀畅饮时,熊向晖出现了。

  张治中诧异的以为熊向晖也起义了。周总理见状只是淡定的表示,熊向晖来此是归队,不是起义。见张治中他们还是一脸疑惑,周总理好心地解释了熊向晖的真实身份。

  周总理耐心地给他分析了一下。胡宗南不是不恨他,反而是恨他恨得牙痒痒。但他不能向蒋介石揭发他,还得极力保护熊向晖,否则蒋介石绝对饶不了他。

  而胡宗南之所以能压下这件事,无疑是因为他同保密局关系密切,因此毛人凤才会听他的,将熊向晖的真实身份隐瞒下来。

  事实证明,周总理对人心和局势的把控十分精准,有一句话是运筹帷幄之中,胜于千里之外,用来形容周总理真是十分恰当。

  正是因为有了像周总理、熊向晖这样无数为献身的有志之士,我们才能有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向他们致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填入第三方分享代码,比如百度分享代码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