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民政部网站公布《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离婚登记262.1万对。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底部有一行注释:带“*”指标是本年截至统计期的累计数,其他是期末数据。而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均带“*”,可见,所谓“4季度”数据是指本年截至统计期的累计数,也就是全年四个季度的累计数。
对于上述数据,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我在2024年11月2日写过一篇文章《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同比减少94.3万对,预计全年结婚数量创下新低》说:预计2024年全年结婚登记对数在601万对至659万对之间,中间值是630万对左右。
民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结婚登记610.6万对,落在我的预测区间里,只不过低于中间值。
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768.2万对,可见,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比上一年减少157.6万对,降幅为20.5%。
为何上表数据只列出1980年以来的结婚登记数据,而没有列出1979年及之前的结婚登记数据?原因是,1980年9月,五届全国三次会议通过新的《婚姻法》。在此之前,虽然也有1950年通过的《婚姻法》,但全国的婚姻登记数据并不完整。
从1980-2024年,结婚登记对数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结婚登记对数最少的年份是2024年,只有610.6万对。可见,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创下1980年以来最低纪录。
到目前为止,民政部虽然公布了2024年结婚登记数据,但并未公布2024年结婚率。那么,上表的2024年结婚率为4.3‰是怎么得来的?
结婚率是指一年内结婚对数与当年平均人口数的比率。计算公式是:结婚率=(某年登记结婚对数/当年平均人口)×1000‰。
从2014年至2022年,中国结婚登记对数连续九年下降。2023年结婚登记对数比上一年有所回升,原因是,受2020-2022年的疫情影响,许多情侣选择推迟婚期,导致2023年出现了补偿性结婚潮。但2024年结婚登记下降,表明疫情后的补偿效应已经趋于结束。
由于中国出生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婚内生育,非婚生育所占比例很低,因此,2024年结婚登记数量大幅减少,也预示着2025年出生人口下降。当然,出生人口下降的原因,除了结婚登记数量减少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初婚年龄推迟、生育成本过高、年轻人生育意愿普遍低迷。以育龄女性数量为例,根据七普数据推算,2025年中国15-49岁女性数量比2020年减少1600多万人,其中,2025年20-39岁女性数量比2020年减少1400多万人。
另外,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离婚登记262.1万对。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只是2024年协议离婚数据,不包括诉讼离婚的数据。例如,民政部发布的《2023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360.53万对,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259.37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101.16万对。
2024年协议离婚登记262.1万对,比上一年增加2.73万对,增量并不算多。相比之下,2023年离婚对数比上一年增加72.6万对,上升25.2%,其中,协议离婚增加49.37万对,诉讼离婚增加23.26万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