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婚庆网武汉婚庆网

有意思的博客网站
ZBLOG也可以很好玩

zblogPHP\( ^▽^ )/

武汉重点企业开足马力冲刺

  1~5月,我市重点企业满产达效,25户5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中,21户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95%以上,好于同期正常水平。

  长江日报记者6月27日走访其中5家重点企业,他们表示,将加快产能恢复,开足马力,向着年度目标冲刺,全力逆势而上。

  6月19日,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带领联想高管来到武汉。他说,武汉工厂在最短的时间实现复工复产,创造了联想的武汉速度!了不起的武汉人为联想的复工复产做出了表率。

  4月初,联想武汉即已恢复满产。这与通过政府“联想点对点员工返岗专用车”等方式接回员工密不可分。

  高峰时容纳1万余人的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复产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证员工安全有序返岗。东湖高新区相关部门领导走访联想时,现场帮助企业解决人员返岗难点,东湖高新区成立24小时线上工作专班,联想成为东湖高新区首批采用“点对点包车方案”成功接回员工的企业,12天里接回了近7000员工。

  疫情期间加紧自主设计、创新开发的“量子线”项目,本月刚投入使用。在这条线上,标准化模块设备将实现互联互通,人机可灵活互换,从而合理扩大工位间距。运用5G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的智能生产,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可以降低200%的员工密度。同时,生产效率将提高20%。

  据了解,武汉产业基地是联想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自2015年以来,联想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连续五年保持了产值第一和出口第一,出口额连续五年全省第一。近几年来在智能化转型升级上持续投入超过亿元。(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目前,东风本田产能已完全恢复,销售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5月公司销售量更是达到去年同期的117%。”东风本田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东风本田是湖北规模最大的单体工业企业,去年汽车产量达到80万辆。自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在武汉的3家工厂火力全开,已恢复到满产状态,达到每日3000辆以上的峰值产能。

  在东本三厂,记者看到,一辆辆整车在流水线上移动,工人们正在有序生产。平均每50.1秒,就能下线一辆汽车。

  除了生产恢复,该公司的销售网络也在逆势扩张。6月6日,东风本田锦鸿锦佳特约销售服务店开业。这是东风本田今年开业的第15家特约店。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57家东风Honda特约销售服务店开业。

  在东风本田友芝友4S店,虽然最近天气炎热,但看车顾客依旧络绎不绝,热情高涨。“5月武汉市政府购车补贴政策出台后,4S店客流提升38%,5月订单环比提升14%。”东风本田汽车友芝友4S店销售副总监刘凯表示。

  5月,这一家店销量就突破200台。客流量较之前上涨了近50%,宜昌、襄阳等周边城市顾客也都来店咨询看车。

  6月5日,东风本田全新UR-V上市。6月20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博览会,东风本田首次对外发布CIVICHatchback(思域两厢版车型)概念车,并将于今年7月底正式推出量产车。

  “我们将进一步加快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期待,并做好防疫工作,助力武汉经济加快复苏。”东风本田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江日报记者康鹏通讯员刘昕)

  “目前,我们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远大医药光谷研发总部;建设原料药研发、多肽组学、高端制剂等多个特色研发平台,研发线多个创新产品。同时,我们计划在光谷生物城建立多肽类药物中试基地、制剂厂房及生产线。”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正综合自身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拓展。近期谋划了一系列动作,加快企业发展。

  远大医药成立于1939年,原为武汉制药厂,是一家集各类制剂、医疗器械和化学原料药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药企业。聚焦领域包括心脑血管急救、介入治疗、呼吸、大五官科、罕见病以及生物健康,拥有48家成员企业。2019年销售规模突破80亿元。

  在疫情中,远大医药积极生产抗疫急需的呼吸类、急救类等药品,保证一线用药要求。其桉柠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甲氧明、抗病毒口服液等8款药品被用于新冠肺炎救治。

  相关负责人介绍,远大医药计划将香港上市公司管理总部迁移至武汉,对全球企业行使投资控股、运营结算、营销推广、研发、财务管理等职能,未来打造横跨内地、香港、美国的国际化上市公司。

  2018年,远大医药联合鼎辉投资,斥资100亿元收购Sirtex公司,获得了抗肿瘤重大创新药品——钇【90Y】树脂微球。目前正在办理国内资质。未来,这一项目也将落地武汉,形成产值超40亿元的高端医药产品制造供应中心。

  5月31日,远大医药与比利时的eTheRNAImmunotherapiesNV公司订立股权投资协议,引进信使核糖核酸(mRNA)生产技术,在肿瘤免疫与感染性疾病预防等领域进行研发、生产。

  “我们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会,有力促进产业创新孵化、科技人才引进等,为湖北武汉复苏贡献力量。”公司负责人表示。(长江日报记者康鹏)

  “5月份我们工厂满负荷生产家用空调50多万套,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6月28日,格力电器武汉公司生产部部长卜秉彦介绍,目前,武汉格力一方面招聘新员工增加人手,另一方面内部挖潜,成立党员突击队支援生产一线,更新智能化生产设备、优化工序,通过增人、增产、增量多种方式提升产能。

  武汉格力是武汉市重点制造业企业。2019年,武汉格力生产家用空调582万套,实现产值110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武汉格力停产两个月,导致部分订单积压。3月14日,武汉格力连同在汉54家核心供应商一并获批复工。复工后,武汉格力千方百计提升产能。

  “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卜秉彦介绍,复工10天,武汉格力产能已恢复60%。到3月底,供应链产能已恢复73%。4月5日起,武汉格力工厂机器24小时不停,5000多名员工全员上岗,并恢复双班生产,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100%,但仍不能满足市场订单需求。

  5月6日,武汉格力出台了增产计划,今年5月和6月产能计划增产20%,家用空调日产量从1.7万套增至2万套,月产量达52万套,公司产能达到历史峰值。

  党员突击队冲锋支援生产一线月,是家用空调产销的传统旺季。在刚刚过去的“6·18”活动中,格力集团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创下当天线上销售破百亿的纪录。作为格力全国重要的家用空调生产基地,来自“6·18”的线上订单,给武汉格力工厂产能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时刻,武汉格力党委决定成立党员突击队,号召党员带头上阵,冲锋在前,支援生产一线名党员骨干集结完毕,加入到工厂的总装、质检等生产一线。

  与此同时,武汉格力也在招聘新员工入职,通过增加人手来提升产能。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格力的官网上看到,官网上几乎每天都刊载招聘信息,有装配工、操作工、质检员、叉车司机、焊工等多个职位,转正后的普工每月综合收入在5000元以上,关键岗位则在6000元以上。(长江日报记者张智通讯员史哲魏艳荣)

  6月27日,位于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G6工厂内,建筑面积约40多万平方米的白色巨大厂房看上去人不多,一半摆满了生产线的各种大型智能设备,闪烁的绿灯在提示着生产线的忙碌,另一半留给该项目的二期,关键设备完成搬入,年内有望投产,明年达产。

  天马是国内最早布局低温多晶硅、柔性显示的中小尺寸显示领域领先企业。天马2015年开工建设投资约120亿元的G6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一条同时点亮刚性和柔性显示屏的第六代AMOLED生产线,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VR、AR等新兴市场产品,以及智能穿戴、可折叠设备等提供高品质的AMOLED平面、曲面显示器。目前,武汉天马刚性屏和柔性屏均已向品牌客户量产出货,出货量还在进一步提升。

  2018年,天马新增145亿元投资建设G6生产线二期项目,瞄准柔性屏,将光谷打造成为天马OLED总部基地。目前,二期关键设备已完成搬入,年内有望投产,明年达产。

  柔性已不简单是“把手机掰弯了用”,除折叠手机、折叠电脑、曲面电视外,越来越多终端采用柔性显示面板,如贴肤的智能穿戴设备、环绕屏音箱、VR游戏机。未来,生活中的衣服、鞋子、桌布、皮革都可以被显示、被传感、被连接起来。

  “柔性屏第一阶段为曲面形态,第二阶段为可折叠,第三阶段则是全柔性形态。”天马武汉产业基地G6柔性产线高级技术经理缪胜向记者介绍,武汉天马G6产线正在实现全柔性升级,一、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后,G6工厂总产能将达到3.75万张/月柔性OLED显示面板,可年产中小尺寸AMOLED显示模组5000万块,将创造逾170亿元的年产值,推动武汉加速成为全球重要的显示面板产业基地。(长江日报记者李佳通讯员申超)

  1~5月,我市重点企业满产达效,25户5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中,21户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95%以上,好于同期正常水平。

  长江日报记者6月27日走访其中5家重点企业,他们表示,将加快产能恢复,开足马力,向着年度目标冲刺,全力逆势而上。

  6月19日,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带领联想高管来到武汉。他说,武汉工厂在最短的时间实现复工复产,创造了联想的武汉速度!了不起的武汉人为联想的复工复产做出了表率。

  4月初,联想武汉即已恢复满产。这与通过政府“联想点对点员工返岗专用车”等方式接回员工密不可分。

  高峰时容纳1万余人的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复产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证员工安全有序返岗。东湖高新区相关部门领导走访联想时,现场帮助企业解决人员返岗难点,东湖高新区成立24小时线上工作专班,联想成为东湖高新区首批采用“点对点包车方案”成功接回员工的企业,12天里接回了近7000员工。

  疫情期间加紧自主设计、创新开发的“量子线”项目,本月刚投入使用。在这条线上,标准化模块设备将实现互联互通,人机可灵活互换,从而合理扩大工位间距。运用5G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的智能生产,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可以降低200%的员工密度。同时,生产效率将提高20%。

  据了解,武汉产业基地是联想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自2015年以来,联想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连续五年保持了产值第一和出口第一,出口额连续五年全省第一。近几年来在智能化转型升级上持续投入超过亿元。(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目前,东风本田产能已完全恢复,销售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5月公司销售量更是达到去年同期的117%。”东风本田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东风本田是湖北规模最大的单体工业企业,去年汽车产量达到80万辆。自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在武汉的3家工厂火力全开,已恢复到满产状态,达到每日3000辆以上的峰值产能。

  在东本三厂,记者看到,一辆辆整车在流水线上移动,工人们正在有序生产。平均每50.1秒,就能下线一辆汽车。

  除了生产恢复,该公司的销售网络也在逆势扩张。6月6日,东风本田锦鸿锦佳特约销售服务店开业。这是东风本田今年开业的第15家特约店。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57家东风Honda特约销售服务店开业。

  在东风本田友芝友4S店,虽然最近天气炎热,但看车顾客依旧络绎不绝,热情高涨。“5月武汉市政府购车补贴政策出台后,4S店客流提升38%,5月订单环比提升14%。”东风本田汽车友芝友4S店销售副总监刘凯表示。

  5月,这一家店销量就突破200台。客流量较之前上涨了近50%,宜昌、襄阳等周边城市顾客也都来店咨询看车。

  6月5日,东风本田全新UR-V上市。6月20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博览会,东风本田首次对外发布CIVICHatchback(思域两厢版车型)概念车,并将于今年7月底正式推出量产车。

  “我们将进一步加快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期待,并做好防疫工作,助力武汉经济加快复苏。”东风本田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江日报记者康鹏通讯员刘昕)

  “目前,我们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远大医药光谷研发总部;建设原料药研发、多肽组学、高端制剂等多个特色研发平台,研发线多个创新产品。同时,我们计划在光谷生物城建立多肽类药物中试基地、制剂厂房及生产线。”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正综合自身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拓展。近期谋划了一系列动作,加快企业发展。

  远大医药成立于1939年,原为武汉制药厂,是一家集各类制剂、医疗器械和化学原料药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药企业。聚焦领域包括心脑血管急救、介入治疗、呼吸、大五官科、罕见病以及生物健康,拥有48家成员企业。2019年销售规模突破80亿元。

  在疫情中,远大医药积极生产抗疫急需的呼吸类、急救类等药品,保证一线用药要求。其桉柠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甲氧明、抗病毒口服液等8款药品被用于新冠肺炎救治。

  相关负责人介绍,远大医药计划将香港上市公司管理总部迁移至武汉,对全球企业行使投资控股、运营结算、营销推广、研发、财务管理等职能,未来打造横跨内地、香港、美国的国际化上市公司。

  2018年,远大医药联合鼎辉投资,斥资100亿元收购Sirtex公司,获得了抗肿瘤重大创新药品——钇【90Y】树脂微球。目前正在办理国内资质。未来,这一项目也将落地武汉,形成产值超40亿元的高端医药产品制造供应中心。

  5月31日,远大医药与比利时的eTheRNAImmunotherapiesNV公司订立股权投资协议,引进信使核糖核酸(mRNA)生产技术,在肿瘤免疫与感染性疾病预防等领域进行研发、生产。

  “我们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会,有力促进产业创新孵化、科技人才引进等,为湖北武汉复苏贡献力量。”公司负责人表示。(长江日报记者康鹏)

  “5月份我们工厂满负荷生产家用空调50多万套,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6月28日,格力电器武汉公司生产部部长卜秉彦介绍,目前,武汉格力一方面招聘新员工增加人手,另一方面内部挖潜,成立党员突击队支援生产一线,更新智能化生产设备、优化工序,通过增人、增产、增量多种方式提升产能。

  武汉格力是武汉市重点制造业企业。2019年,武汉格力生产家用空调582万套,实现产值110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武汉格力停产两个月,导致部分订单积压。3月14日,武汉格力连同在汉54家核心供应商一并获批复工。复工后,武汉格力千方百计提升产能。

  “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卜秉彦介绍,复工10天,武汉格力产能已恢复60%。到3月底,供应链产能已恢复73%。4月5日起,武汉格力工厂机器24小时不停,5000多名员工全员上岗,并恢复双班生产,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100%,但仍不能满足市场订单需求。

  5月6日,武汉格力出台了增产计划,今年5月和6月产能计划增产20%,家用空调日产量从1.7万套增至2万套,月产量达52万套,公司产能达到历史峰值。

  党员突击队冲锋支援生产一线月,是家用空调产销的传统旺季。在刚刚过去的“6·18”活动中,格力集团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创下当天线上销售破百亿的纪录。作为格力全国重要的家用空调生产基地,来自“6·18”的线上订单,给武汉格力工厂产能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时刻,武汉格力党委决定成立党员突击队,号召党员带头上阵,冲锋在前,支援生产一线名党员骨干集结完毕,加入到工厂的总装、质检等生产一线。

  与此同时,武汉格力也在招聘新员工入职,通过增加人手来提升产能。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格力的官网上看到,官网上几乎每天都刊载招聘信息,有装配工、操作工、质检员、叉车司机、焊工等多个职位,转正后的普工每月综合收入在5000元以上,关键岗位则在6000元以上。(长江日报记者张智通讯员史哲魏艳荣)

  6月27日,位于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G6工厂内,建筑面积约40多万平方米的白色巨大厂房看上去人不多,一半摆满了生产线的各种大型智能设备,闪烁的绿灯在提示着生产线的忙碌,另一半留给该项目的二期,关键设备完成搬入,年内有望投产,明年达产。

  天马是国内最早布局低温多晶硅、柔性显示的中小尺寸显示领域领先企业。天马2015年开工建设投资约120亿元的G6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一条同时点亮刚性和柔性显示屏的第六代AMOLED生产线,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VR、AR等新兴市场产品,以及智能穿戴、可折叠设备等提供高品质的AMOLED平面、曲面显示器。目前,武汉天马刚性屏和柔性屏均已向品牌客户量产出货,出货量还在进一步提升。

  2018年,天马新增145亿元投资建设G6生产线二期项目,瞄准柔性屏,将光谷打造成为天马OLED总部基地。目前,二期关键设备已完成搬入,年内有望投产,明年达产。

  柔性已不简单是“把手机掰弯了用”,除折叠手机、折叠电脑、曲面电视外,越来越多终端采用柔性显示面板,如贴肤的智能穿戴设备、环绕屏音箱、VR游戏机。未来,生活中的衣服、鞋子、桌布、皮革都可以被显示、被传感、被连接起来。

  “柔性屏第一阶段为曲面形态,第二阶段为可折叠,第三阶段则是全柔性形态。”天马武汉产业基地G6柔性产线高级技术经理缪胜向记者介绍,武汉天马G6产线正在实现全柔性升级,一、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后,G6工厂总产能将达到3.75万张/月柔性OLED显示面板,可年产中小尺寸AMOLED显示模组5000万块,将创造逾170亿元的年产值,推动武汉加速成为全球重要的显示面板产业基地。(长江日报记者李佳通讯员申超)

填入第三方分享代码,比如百度分享代码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