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新娘文安清一袭红衫,喜极而泣;小一岁的新郎陈德志西装革履,一脸幸福。主婚人吴天祥宣布:“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合法夫妻了!”昨日,文安清与陈德志的婚礼在武昌监狱服刑人员活动中心举行,这是武昌监狱建立以来首次,也是全省监狱系统首次破例为重刑犯举行狱中婚礼。
文安清是汉川来的打工妹,2000年与硚口区青年陈德志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双方定下结婚日子:2001年国庆节。不料在婚前3个月,陈德志和父亲卖西瓜时与人发生纠纷刺死二人。父亲被判死刑,陈德志被判死缓。
陈德志重罪入狱,文安清每月到狱中看望,鼓励他安心改造,重新做人。家人劝她放弃这段感情,陈的母亲也劝她另外找人。文安清说:“我爱陈德志,我要嫁给他!”。
女友的痴情,深深感化了陈德志,他积极改造,前后9次获表扬,两次获减刑,由死缓改无期,又改判18年刑期。文安清看到心爱的人如此上进,决定尽快与陈德志在狱中举行婚礼,坚定陈德志改造信心。文安清先后给吴天祥写了8封求助信,希望能帮她实现结婚愿望。
吴天祥深为文安清的痴情与大义感动,半年多来,在监狱、司法、公安、民政等部门东奔西走,得到监狱方“准予结婚”答复,帮陈德志办理户籍证明,请民政局工作人员到监狱现场办理结婚证。
武昌监狱负责人表示:“这是监狱人性化管理的一次尝试,我们将专设一间新房,定期为这对新人过夫妻生活提供方便。”
昨日,是文安清和陈德志的大喜日子,文安清起了个大早,穿上红色的短袖衫,带上香烟、糖果、瓜子,和婆婆、姑母、外婆出发了。
10时30分,武昌监狱二监区办公室。陈德志换上西装,打上领带,和文安清并肩坐在一起。“咔嚓”,一张鲜艳的结婚照出来了。文安清侧着头,面带微笑,陈德志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二楼的服刑人员活动中心挂上了红灯笼,这是他们的临时结婚礼堂。正面的墙上,贴着“陈德志、文安清结婚典礼”的大红字,下方是一个大大的双喜字。铺着蓝布的小方桌围成一圈,坐着同监区的40余名服刑人员。最后方,是监狱的乐队。
主婚人吴天祥祝福完新人,又满含深情地对服刑人员说:“你们虽然犯了罪,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你们,社会没有抛弃你们。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你们安心改造,我们等着你们早日回归!”
今年29岁的文安清,1999年从汉川市来汉打工。2000年,她认识了比她小1岁的陈德志。二人很快坠入爱河,准备在次年的国庆节完婚。
陈德志无业,母亲下岗,父亲是工人,收入微薄。为了把独生子的婚事办得像样点,2001年7月,父亲带着陈德志批发西瓜卖。不料一次与另一摊主发生纠纷,父子俩失去理智,接连刺死对方两兄弟。
未等到婚期,却进了监狱。父子俩为自身冲动付出了惨重代价。父亲被判死刑,陈德志被判死缓关进武昌监狱。母亲郭小荣整日以泪洗面。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时年23岁的文安清懵了。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无助。文安清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探视陈德志的情景:冷漠悲凉,万念俱灰。
“我会等你出来。”再次探视时,文安清对消沉的陈德志说。她每个月都去监狱看望他,鼓励他安心改造,每次都带去200元钱。从此,陈德志像变了一个人,多次受表扬。2004年,他被改判无期徒刑。
亲朋好友都极力反对。父母苦劝无果,与她断绝亲情;哥哥、姐姐轮番到汉劝她;母亲气得脑溢血去世;相识的人劝她别犯傻,以后会后悔的。陈德志的母亲郭小荣和姑妈也劝她遇到合适的就嫁了,没必要死等。但是,痴心的文安清决心已定。
有一次,碰巧在媒体上看到吴天祥春节期间到所看望服刑人员的消息后,文安清给吴天祥写了一封信,讲述他们的感情和经历,表达了想和重刑犯男友在狱中举办婚礼的愿望。
吴天祥也为文安清的痴情与大义感动,但考虑到她要等18年,也劝她慎重。半年多时间,文安清先后给吴天祥写了8封信,表明了自己的坚定态度。父亲和家人也被她说服了。
重刑犯狱中举办婚礼,全省唯一,全国也不多见,且程序相当复杂。吴天祥专程到武昌监狱,与管教干部商量。管教干部随后向省司法厅、、国家司法部打报告。几个月后,得到了可以结婚的答复。办结婚证,必须有户口,入狱后,陈德志的户口被转入了监狱。吴天祥辗转省市区公安局、武昌监狱和省,办来了陈德志的户籍证明。结婚登记,必须双方到场,才能办证。吴天祥又与硚口区民政局协商,破例派人到监狱现场照相办证。
90岁的外婆吴娇芝听说外孙结婚,坚持要到监狱参加婚礼。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老人翻来覆去的只有一句话:“这伢是个好伢!”
婆婆郭小荣平时在理发店里帮文安清为客人洗洗头,两人亲如。昨日,她指着儿子说:“你出来后要加倍回报小文,也要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爱你的好心人。”
陈德志60多岁的姑母很疼爱这个勤快善良的甥媳妇,隔三差五就到理发店里陪她说话,逢年过节还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钱贴补她的生活。
“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尽到妻子的义务,照顾好婆婆,解除陈德志的后顾之忧。”“我要给他生个孩子,一起等着陈德志回来。”离别时,文安清对吴天祥说。(记者李咏 通讯员谢学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