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婚庆网武汉婚庆网

有意思的博客网站
ZBLOG也可以很好玩

zblogPHP\( ^▽^ )/

1933年爷爷奶奶在首义公园 举办中西合璧婚礼

  (长江商报)如果说八十年前卢立群从断壁残垣中修建首义大公园不是一件易事的话,八十年后,卢俊还能如此清晰准确地画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蛇山首义大公园全景图,亦不简单。

  卢俊是这座公园当年的建设主人卢立群的三子(卢纲的三叔)。为参加辛亥百年纪念,他手绘了这座公园三十年代的全貌。

  那时,从江边最西登上蛇山见到的是白石塔,凭栏送目,就能看到江中“孤帆远影”,景区最东到大东门。经过抗战摧残,1955年修建长江大桥,西端的黄兴铜像、胜像宝塔陆续迁至司门口附近,黄鹤楼古楼顶、禹碑、古碑、涌月台等陆续移至首义公园内,抱膝亭、奥略楼等则因腐被拆……

  如今对外开放的首义公园,自西向东,从武昌路到中山路,仅剩下卢立群当年建设的抱冰堂山尾一带,面积不足当年三分之一。

  省图书馆老馆也属于首义大公园之内,该园为时任湖北省建设厅总工程师的卢立群于上世纪初主持修建。他曾参与省图老馆规划,而李书城公馆,就在其东边。

  据卢家后人说,卢立群曾住在蛇山上的小别墅,生活7年,此间主持修建首义大公园,都与李书城有偌大关系。

  李书城,湖北潜江人,辛亥先驱者,也是同盟会创始人之一,曾担任省建设厅长。1931年,他邀请卢立群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兼园林处主任,主持蛇山首义大公园建设。初回武汉时,卢立群也曾借住这里。卢立群和李书城的连襟金仲吾以及长子李声华,都是留日时期的挚友。

  查阅资料,纪念馆就是原来武珞路51号的李书城公馆旧址,翻新之前是两栋相邻的红瓦石砖墙二层别墅,因为是私人财产,卢俊手绘图中并没有把它画进去。

  李书城曾在此居住多年,其间他的学生白崇禧也在隔壁建了公馆住,周恩来、叶剑英等也曾是白公馆的座上客。可惜,白崇禧公馆在二十多年前被拆。

  少有人知道,这屋的主人原是“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哥哥。当年,中国党就是在上海法租界李书城的家里诞生的,“一大”的前半部分会议,是在他家那18平米的客堂中进行的,后来担心租界内巡捕察觉,“一大”的后半段才转到了嘉兴的船上。

  从李书城公馆拾级而上,不用几分钟就能到抱冰堂。我去时,堂前的两株梅花含苞待放。历史学家冯天喻题的“抱冰堂”牌匾,凝视着堂前的一切。

  抱冰堂,是为纪念张之洞而设立的生祠,是一座单层正檐歇山式穿斗镂花建筑。1907年,张之洞被召入京授体仁阁大学士,湖北新军感佩其人,于1909年夏天集资建成此堂。

  堂内,陈列有关张之洞和晚清时期湖北的变迁。据说,早先堂内有楹联,石台及碑柱,“”前尚见残碑刻有“太子太保”字样,正中八仙桌上还摆放有卢立群亲自设计制作的黄鹤楼模型(据说现存于黄鹤楼公园白云阁内)。堂前、堂侧的法桐和银杏,是卢立群为纪念其大女儿卢冰出生而移栽的,取名冰生树,有“多子多女,全福之意”。

  卢立群夫人朱世濂的祖母正是张之洞的亲内侄女,朱、张两家渊源可上溯到清乾嘉年间,朱家老祖朱珪与张之洞祖父张庭琛同朝为官、结为世交至亲。

  卢立群早年曾对其子谈起过“抱冰堂”名字的来历,是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清正廉洁的寓意。而张之洞中年自号“壶公抱冰”,晚年“抱冰老人”。该说是“抱冰堂”取名的几种说法之一。

  这位“抱冰老人”,与湖北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在湖北期间先后筹建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纺纱局等工厂,兴实业、办教育,编练新军,为武昌首义准备了条件,孙中山也评价他为“不言的大家”。

  蛇山的取名来源,因为陆游《入蜀记》中“缭绕为伏蛇……”一说流传较广,如此称呼这山的人也多了。

  离开抱冰堂,我径直爬到了山顶。顺着蜿蜒的小路折回来时,看到了卢立群的小别墅。小别墅现存面积不到两百平米,为武汉市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开始,“蛇山显山透绿工程”启动后,两边山坡大批乱搭乱盖的建筑被拆除,只留下老省图和四座名人旧居,重新修复。修复后的小别墅,保留了青砖材料和建筑风格。

  门是锁着的,透过窗,看得到别墅里面,挂着毛巾,摆着床。据水龙头边淘米的大妈说,这里现在住着公园的职工。由抱冰堂初建时资料照片显示,小别墅早就存在。它始建于1896年张之洞创办湖北新军时,比1909年建的抱冰堂和1910年建的红楼还要早。

  卢立群夫妇婚后安家这里,在武汉沦陷以前,他们一直居于此,相偕联手从断瓦颓垣中开辟蛇山园林,筹建黄鹤楼。

  居住小别墅七八年间,卢立群夫妇在山上种满了植被,“曲径斜坡、藤萝苍苔,东望桂树林、西傍梅花林、上植龙爪花、下临紫罗兰。”

  武汉沦陷前,潜伏在武汉的日本特务,极力拉拢在日本留过学的、有一定社会声望和市政管理经验的人士留下合作,如与冈村宁次年轻时的朋友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东条英机日本士官学校同学李书城,卢立群也被游说并许以汉口特别市市长,但被卢立群凛然回绝,举家避走四川。

  或许你未知,小别墅也是原中南财大校园所在的新军的军官俱乐部,党常于此召开秘密会议。据说,它也曾是新军总教习兴登堡(BeneckendorffHindenburg)住过的度假别墅。19世纪末,湖北新军曾聘他为总教习,教授西方阵式、枪炮、营垒、桥梁、测绘等学科。

  那是1933年11月2日,爷爷奶奶在修复后的抱冰堂前,举办了他们的婚礼,也是公园初步落成的一个庆典。

  这是一场中西结合的婚礼。奶奶穿着白色粉红暗花旗袍,戴着风格别致的白色凤冠,披着白婚纱,蹬着白色高跟鞋。爷爷则穿一身黑色西式礼服。人们都说新娘端庄娟秀,新郎俊朗英挺,是一对壁人。

  那一天,来参加婚礼的小包车,沿着山坡排成一溜。那个时代小包车还是稀罕之物,算上军乐队、宾客以及游客,多达千人。而招待宾客的酒席,就置办了几十多桌。

  这场婚礼曾引发热议。在那个时代,包括蒋介石与宋美龄、徐志摩与陆小曼等的婚礼,不管旧式新式,都只是在家里或是饭店,亦或是礼堂举行。而他们的婚礼,因安家蛇山、建设公园而在这里举办,算得上是破天荒之举。

  他们在抱冰堂前留下了“世纪婚礼”的大合影,这张婚礼照被誉为是一幅“三十年代湖北上流社会风情画”。

  他的婚礼上,汇集了不少当时的湖北政要和社会名流。如李书城、蓝文蔚等当时身份显赫的辛亥元老,新中国成立后首任煤矿工业部部长李范一、农业部副部长杨显东,还有后来成为著名翻译家的叶君剑、经济学家的张培刚、林业学家的干铎、红极上海滩的女电影明星魏慎先等。

  首义大公园,最早要追溯到1921年由首义人士吴兆麟、李光剑、夏道南等人倡议在蛇山下筹建的小首义公园。原有十多亩,先后建起孙中山纪念碑和中山纪念堂,还有门口的“辛亥武昌首义纪念坊”。后因从事经营,“摊蓬充斥、屋路损坏,园景非所顾全”。

  1935年,省建设厅花了两万大洋赎回,并入了爷爷开辟的整个蛇山公园片区(从黄鹄矶到抱冰堂),修整后建成首义大公园。

  公园自西向东,长约两公里,面积约七十公顷,包括白石塔、警钟楼、禹碑亭、奥略楼、黄兴铜像、抱膝亭、岳飞亭、抱冰堂、省立图书馆、小别墅等近五十多处纪念景点。

  建设蛇山期间,爷爷还实施了抱冰堂上山马路、山脊干道、草坪花房、堂前平池以及以蛇山为中心的环山环湖马路等一大批建设项目,开拓和奠立省会武昌中心城区格局。布线装设路灯,蛇山上第一次有了电灯。为了修复黄鹤楼,爷爷曾发起组建了一个重建黄鹤楼委员会,并亲自勘测蛇山地形,种树标记,设计模型,四处募集资金,修成相关配套工程。还将弃于原黄鹤楼旧址一隅的古楼铜顶移置于抱膝亭东侧的山脊干道上,建坛植树多棵,环绕保护,才能安然保存至今。

  在新建的黄鹤楼东高冠峰下,岳飞亭稍西南的山脊上,曾有两个水泥砌成的深池,罩有圆柱形铁包做盖顶,听爷爷讲,这是武昌最早有自来水的蓄水池。

  早年,武昌人吃水,不是井水就是去长江边挑水。夏天天热时,水往往供不应求,人们惜水如油,更谈不上消毒的卫生水了。

  为了让武昌人吃上干净的水,主管部门成立了自来水筹备委员会,定下在武昌筹办自来水的计划。可惜因经费无定额,计划实施困难,原主持者林和成工程师辞职离去。

  1933年,改在白沙洲建小规模水厂,在蛇山上建蓄水池,容量约一万立方米。爷爷负责当年的蓄水池建设工作。隔年,武昌人第一次在家里吃到了卫生的自来水。

  他和奶奶共建蛇山,开林拓土,遍植一种形如龙爪、艳丽如火的山花。爷爷给它起名叫“龙爪花”。奇特的是,它的花、叶永不相见,当花开放时,叶全凋亡,让营养予花。它是《法华经》中四种瑞花之一,名为彼岸花,又叫思念之花,“彼岸有花,花名彼岸,因爱而生”。

  他们垦土种植,小别墅周边形成了“东望桂树林、西傍梅花林、上植龙爪花、下临紫罗兰”的幽静之景。当年张培刚来小别墅做客,都夸赞这里的景色别致。

  武汉沦陷后,爷爷因坚决反对将汉冶萍铁矿砂拱手让给有日本军阀背景的公司与建设厅内外的亲日派,和汉奸势力斗争。抗战期间,我们全家去了四川。

  到1946年,爷爷才带着我们一家人回到武汉,先住胭脂坪4号,后与蓝文蔚家同住武昌粮道街44号。那时候,百废待兴,爷爷又投入了紧张的建设工作。

  他和李四光一起探查开采湖北的矿产资源,与李范一开办工业,还为武汉的和平解放而奔走。建国后,因病未能应邀去北京担任部长级重任,选择在家乡从事恢复工业生产和水利建设工作。

  退休后,爷爷常常光顾这片自己挥洒了青春汗水之地。当年很小的我,常随他老人家来蛇山,也是那时候,我知道了一挠就会抖动的怕痒树(紫薇)。30年后,政府重新修复了小别墅,并命名为卢立群旧居,作为武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爷爷,每年,我们一家人会来蛇山合影留念。我业余也花些精力在整理卢家与蛇山和首义公园的这段历史。

填入第三方分享代码,比如百度分享代码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